布隆迪大学与法国里昂二大共建人文实验室 跨洲合作深挖非洲文化价值
布隆迪大学的文化人类学实验室里,法国学者皮埃尔正与当地研究员共同整理基隆迪语口述史录音,一旁的展柜中,刚完成数字化的 19
世纪布隆迪王室鼓具模型格外醒目。近日,布隆迪大学与法国里昂第二大学联合打造的 “非洲文化遗产研究实验室”
正式揭牌,聚焦口述史整理、传统艺术保护、跨文化比较三大方向,开启中非欧人文交流新路径。
“布隆迪的口述传统承载着千年历史,却面临失传风险。” 实验室布方主任卡伦教授指着录音设备介绍,实验室配备了 4K 摄像机、音频工作站等专业设备,组建由 12 名中外学者、20 名本土传承人组成的团队,首批启动 “布隆迪王室鼓乐研究”“大湖地区迁徙史口述采集” 两个项目。目前已录制 150 小时传承人访谈,收集传统鼓谱 32 套,其中 6 套为濒临失传的宫廷鼓乐。
跨洲协作凸显互补优势。法国团队带来的 “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”,将鼓具、服饰等实物转化为 3D 数字模型,可通过 VR 设备实现沉浸式展示;布隆迪学者则主导本土语境解读,确保研究不脱离文化本源。“我们还合作开设‘非洲文化研究’双学分课程,布隆迪学生可通过线上平台选修法国高校课程。” 里昂二大项目负责人说。
成果转化与传播同步推进。实验室计划年内出版《布隆迪口述史图鉴》,制作多语种纪录片《鼓语中的文明》;与巴黎非洲艺术博物馆达成合作,2025 年将举办 “布隆迪文化遗产数字展”。布隆迪文化部长表示:“这不仅是学术研究,更是让非洲文化被世界看见的重要载体。”
本文 布隆迪大学网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keyan.gov.edu.bi/post/305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