布隆迪大学主办东非高校学术论坛 多校共探农业可持续发展
布隆迪大学的学术报告厅内,来自东非 5 国 12 所高校的专家围绕 “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” 展开热议,布隆迪大学农业教授卡马拉展示的 “玉米 —
豆类间作技术” 成果,引发阵阵提问;场外的海报展区里,学生们的 “雨水收集灌溉装置” 设计方案吸引专家驻足点评。近日,由布隆迪大学主办的
“东非高校农业学术论坛” 落幕,达成多项合作共识与研究成果。
“东非面临干旱、粮食短缺等共同挑战,需要高校协同破局。” 论坛主席、布隆迪大学副校长穆萨在开幕致辞中表示,此次论坛设置 “作物抗逆育种”“节水农业技术”“农产品加工” 三个分论坛,收到学术论文 86 篇,其中 20 篇入选《东非农业研究》特刊。
中国高校的经验分享成为亮点。受邀参会的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建军介绍了 “中国旱作农业技术体系”,其团队研发的 “地膜覆盖节水技术” 已在布隆迪试点成功;南京农业大学展示的 “香蕉枯萎病生物防治” 成果,与卢旺达、坦桑尼亚高校达成合作意向。“中国的技术接地气、易推广,值得我们学习。” 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教授恩戈说。
论坛成果落地迅速。12 所高校联合发起 “东非农业科研联盟”,将共同开展 “抗旱玉米品种联合培育” 项目;布隆迪大学与肯尼亚内罗毕大学签署合作协议,共建 “跨境农业病虫害监测网络”;现场还设立 “青年科研基金”,资助 15 个学生团队开展小额研究。“论坛不是终点,而是合作的起点。” 穆萨表示,计划每年举办一届,推动东非高校成为区域农业发展的 “智力引擎”。
本文 布隆迪大学网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keyan.gov.edu.bi/post/305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