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浙江大学开设智慧农业装备专业 机器人种地成新职业

刘老师 阅读:10 2025-09-17 17:13:31 评论:0

  “启动播种程序,行距 25 厘米,深度 3 厘米。” 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的试验田里,21 岁的本科生李浩然通过平板电脑发出指令,两台履带式播种机器人立即启动,精准完成开沟、播种、覆土一系列动作,1 小时完成 5 亩地播种,效率是人工的 10 倍。这是该校 “智慧农业装备工程” 专业的实践课,该专业培养的 “农业机器人工程师” 成为乡村振兴新宠。

  

课程体系涵盖 “机械设计 + 人工智能 + 农业技术” 三大模块:学生既要掌握机器人结构设计、自动驾驶算法等硬核技术,也要学习作物栽培、土壤学等农业知识。专业建有 1.2 万平方米的智慧农业实验室,配备播种、植保、采摘等各类农业机器人 20 台,与极飞科技、大疆农业等企业共建 15 个实训基地。

  大三学生王玥参与研发的 “草莓采摘机器人” 已落地杭州建德草莓基地:“机器人的 3D 视觉系统能识别果实成熟度,柔性机械臂采摘时不会损伤果皮,每小时能摘 80 公斤草莓。” 该机器人已获得 500 台订单,年产值超 2000 万元。

  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达 100%,平均起薪较传统机械专业高出 28%。不少毕业生选择返乡创业,宁波市鄞州区的毕业生陈嘉乐创办的农业机器人公司,已为当地 2000 亩稻田提供智能化种植服务。浙江大学教授刘艳秋表示,专业让农业从 “看天吃饭” 变成 “科技种田”,未来 5 年智慧农业装备人才缺口达 50 万人。


本文 布隆迪大学网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keyan.gov.edu.bi/post/2937.html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布隆迪大学中文网